今年3月,北京广告人书店迎来它建店3周年志庆。这所以经营广告书籍为特色的书店,如今在北京有两家、在全国有四家连锁店。
像这样经营图书的内容比较专业的特色书店在京城星罗棋布、规模不等的书店群中还有不少:如女子书店、华夏考古书店、传记书店、考试书店、新闻书店及24小时营业的24小时书店等等。
除内容上的独具特色之外,这些书店的经营方法也有独到之处。如北京女子书店实行借书卡制度,只要每年交纳100元的管理费和50元借书预收押金,读者就可以在其中借阅书籍,目前已发出2000多张。24小时书店则实行电话购书业务;中国新闻书店除正常销书外,还将订单寄往各新闻单位,为读者邮寄图书。
之所以要走特色书店之路,北京广告人书店徐智明经理说,这是形势使然。实力强、资金充足的,如风入松、国林风,可以走“大而全”的路子。但我们自身没有实力,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,只能独辟蹊径了。
特色书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,首先的问题是货源受限制。徐智明曾因为广告新书不多而慨叹自己失业了。新闻书店的李宏全也介绍说,目前新闻方面书籍的出版落后于实践,像新华出版社每年推出的新书只有20本左右。其次是对象定位是否准确和能否充分体现特色。记者在女子书店看到,除部分如《女性蜜语》、《女人眼中男人的缺点》、《女友文摘》等具有女性特色的书籍外,店里也有钱钟书《谈艺录》、巴金《随想录》及其它一些中学生考试用书等。问及店员,解释是为了增加收入,言外之意女性书籍销售并不十分理想。有意思的是,记者在店里采访的10分钟左右时间里,三名顾客竟都是男性。还有,特色书店除在圈内人外,知名度并不是很高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拔打“114”时,服务台人员都无法告知像传记书店、东方红书店、女子书店等的电话号码。北大考古系研究生阎向东说,除了考古书店、女子书店外,其它的特色书店他都不知道在哪里。
尽管如此,在谈及特色书店的前景时,徐智明仍抱乐观态度。他说,特色书店的创办,一般都融入创办者的思想,创办者一般都有行业背景(如他本人从北大政治系毕业后曾从事过两年的广告工作),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。自广告人书店成立以来,全国这种书店已发展到14家,从无序到有序,北京广告人书店1997年营业额也达100万元,利润30万元。而且,特色书店的经营者也在逐渐想办法解决自己的不足。李宏全说,为进一步突出新闻特色,使新闻书店成为总汇全国新闻书籍的名店。在1998年春季新书订货会上,他们店派专人参加,网罗参展出版社的新闻方面书籍。此外,他们还和人民日报出版社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、武汉大学出版社等保持经常联系,以增加书籍品种。徐智明介绍说,广告人书店每年都提出一些图书选题,提供给出版社。这样,每年能推出5至10本广告书籍,以弥补新书的不足。
针对书店知名度不够高的问题,徐智明解释说,由于他们的顾客特定性,书店在广告圈外很少进行宣传。但他们在广告圈内,每年都拿出年营业额的6-8%进行宣传,并制定了详细的宣传计划。为改善书店形象,他们不惜花24万元在西单租更好的房子并加以装修。李宏全则介绍说,他们店除在店址所在地树立醒目的招牌外,今年将首次在报刊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。
面对50万的广告从业人员和50万的新闻工作者,我们相信,广告人书店和中国新闻书店可以持乐观态度。